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你的位置:亚盘欧赔总结 > 新闻动态 >

三星堆遗址出土文字符号揭秘(一)

发布日期:2025-03-07 18:04    点击次数:130

——三星堆与昆仑文化阶段性研究报告(一)

叶曜强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三星堆遗址出土文字符号的研究和解读,揭示了三星堆文明至少使用过五套文字系统。虽然这些文字符号形态各异,但是都具备了象理符形,表意和表音的三大系统特征。对比三星堆与各地文化遗址的文字符号形态,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本源特征,从而揭开了文字起源和演化历史的神秘面纱。深入研究这些文字符号和出土器物,不仅为我们进一步了解三星堆文明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实物材料,也为我们研究中国上古文化历史与世界文明的源头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线索。

【关键词】三星堆 青铜器 神树 符号 文字

  引言

  迄今为止,三星堆遗址真的没有出土文字吗?绝大多数的考古专家学者都认为三星堆遗址还没有发现真正能够被释读的文字,学术界基本上也都认同并接受三星堆遗址暂时没有发现出土文字的现实。

  考古专家学者认为三星堆遗址出土器物上的“刻画符号”“纹饰”和“图案”都是孤立的符号,不成体系,既不成句也不连篇,不是具有明确含义的记录文字。殊不知三星堆遗址出土器物的每一笔刻画竟然都是上古文字,并不是拿来装饰用的,而且有的器物整体造型居然也是文字,甚至有的器物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以及神话传说的文化内涵。三星堆遗址不是没有出土文字,而是缺乏正确的解读方式,因为这些上古文字是无字天书。天书是最早的文字,是文字之根,万法之本,是甲骨文的源头。

一、专家学者无法释读三星堆遗址出土文字符号的原因

  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些陶器上,考古专家发现了7个单独出现的“刻画符号”(见图一)。直至今天,这些被外界高度怀疑是文字的符号,专家学者们还没有释读出来的主要原因如下:

  1、出土的刻画符号数量较少而且大都是一器一符号单独出现的;

  2、它们没有重复有规律的出现,也没有形成组合表达连续含义的迹象;

  3、没有办法把它们连起来解读成几个字或者一段话;

  4、它们只是一些有记事属性的符号,不具有明显的语言记录方面的功能;

  5、三星堆出土器物上的刻画符号大都是纹饰,不是具有明确含义的文字;

  6、三星堆出土的文字符号是无字天书。

图片

  ▲(图一)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陶器刻画符号

  这些陶器刻画符号出自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陶器上,怎样准确释读这些刻画符号的含义和用途?直至今天,仍然是困扰学术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三星堆与各地文化遗址出土的刻画符号和纹饰对照表

  值得注意的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刻画符号”和“纹饰”,有的被证实重复出现在各地不同时期文化遗址的器物上(见表一),这些符号并不是三星堆独有的。

图片

  事实上,在中国各地文化遗址出土的器物上都出现过数量众多相同或者类似的“刻画符号”和“纹饰”,有的被刻画在陶器、龟甲、兽骨、岩石、玉器、金器和青铜器等器物上。甚至有的器物整体上就是代表某些特定的含义,其整体造型或投影就是某个文字符号的缩影。

三、三星堆眼形符号和眼形器蕴藏的文化信息

  1、关于三星堆的眼形符号

  三星堆遗址出土了类似“眼睛”的陶文符号“

图片

”和青铜眼形器及其图案

图片

,从符号和图案的构造形式来看 ,眼形符号最显著特征是上下开合的,而青铜眼形器是左右开合的。虽然两者都可以用来代表“眼睛”,但是构造形式和代表文化的内涵是有差别的。

  上下开合的眼形符号“

图片

”代表的文字内涵是:“目”字,而左右开合的眼形器或图案

图片

代表的文字内涵是:“眼”字。况且这种眼形器及其图案并不是普通的“眼睛”,而是具有灵性和神性的“纵目”或者“第三只眼”的意思,也可以称之为“天眼”或者“太极眼”。

  其中,三星堆遗址出土编号为86GSDAT②2:36的高柄豆陶器圈足部和出土编号为2000GSGgT3010H104:1的黑陶狗首以及采集到的泥质黑陶狗的头部都刻画有这个奇异的陶文符号“

图片

”。该陶文符号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其它陶文符号组合出现在同一个陶器上(见图二)。

图片

▲(图二)三星堆遗址黑陶狗首和高柄豆陶器的陶文符号

  在距今3700多年的二里头遗址也发现了几乎一模一样的陶文符号“

图片

”,而且类似的陶文符号“

图片

”“

图片

”“

图片

”在良渚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均有出现(见图三)。

图片

▲(图三)二里头黑陶尊、良渚黑陶杯和大汶口黑陶尊的陶文符号以及良渚遗址玉石文字符号

  与之类同的符号“

图片

”“

图片

”则被刻画在良渚文化遗址的玉璧以及贾湖遗址的龟甲中(见图四)。由此可见,这些相同或类同的刻画符号并不是偶然创作的,而是代表某种特定的含义,这就是文字最基本的功能之一,表意。

图片

▲(图四)良渚玉璧和贾湖遗址龟甲刻画符号

  我们发现三星堆遗址出土编号为K2③:48顶尊跪坐人像的尊腹部也出现了同样的陶文符号“

图片

”,而二里头遗址陶尊上的这个陶文符号“

图片

”简直就是成都金沙遗址的一个青铜眼形器和三星堆遗址出土编号为K2③:193-15青铜龙首之眼的线描图(见图五)。由此可见,这些眼形符号与龙的关系密切。

图片

▲(图五)三星堆、二里头遗址眼形陶文,三星堆龙眼线描图与金沙遗址眼形器

  虽然这些眼形符号出土的数量不多,而且并不是孤例,也不是某个历史文化遗址所独有,但是它们不约而同的明确表达了同一个意思:龙的眼睛。由于这些眼形符号是上下开合的,所以我们将这些有明确含义的眼睛符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隶定为“目”字,这个结论已经得到各地不同时期出土的眼形符号,眼形实物和龙首眼睛线描图的多重佐证。

  那么,“目”字的本义和代表的文化内涵是什么呢?

  众所周知,人类的眼睛和几乎所有生物的眼皮都是上下开合的。我们可以将上下眼皮具象或者理解为天和地,因为大家的眼皮一开合都能看得见天地。即使瞎子也知道天地,虽然瞎子看不见天地,但是知道脚踩着地,头顶着天。伸手往头顶上方一摸是虚空的,这叫做天。脚踩着下面是坚实的,这叫做地。

  目字的构造:

图片

(目)字从

图片

(读:mì或kōng),从

图片

(读:qū或kǎn),从

图片

(读:rì)。目字的上半圆代表天,下半圆代表地,再加上中间的日字,表示由实到虚。

  目字的读音:发的是

图片

(mì)和

图片

(qū)二字的切音,读:mù。

  目字的本义:大道在上下方向上的一种发展演化态势,最终发展演化成天地对立统一时空。这是一种自然法则,并且是最根本的最主要的一个规律、法则、规则。

  目字的引申义:普通见识,平常之见。

  2、关于三星堆的眼形器

  三星堆出土了数十个极具特色和代表性的青铜眼形器(见图六)及其图案

图片

,是否也与龙有关系呢?这些青铜眼形器有三种组合方式:

  A型眼形器为整块菱形眼形器,四边为直边,呈斜坡形,中部呈圆形凸起的“眼泡”,周围下凹,其左右眼角处各起棱脊;

  B型眼形器为两器一组,可拼合为一个完整的菱形眼形器。其形制为菱形眼形器沿长轴方向剖开的二分之一,呈钝角三角形。周边斜平,中部凸起的眼球呈半球状,拼合后形成完整的眼球形状;

  C型眼形器为四件一组,可拼合为一个完整的菱形眼形器。器形为菱形眼形器沿纵、横轴对剖后的四分之一,略呈直角三角形。四个单件合拢后,其间形成纵、横不同走向的“V”形沟槽。

图片

▲(图六)三星堆青铜眼形器

  这种眼形器的图案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在三星堆青铜持鸟立人像底座,神树底座跪坐人像、骑神兽人像和神坛立人像小腿外侧,人首鸟身像底座花瓣部位,顶尊跪坐人像尊的上部(天鸡底座)和青铜神坛底座镂空部位等等(见图七)。那么,这些眼形符号,眼形器及其图案代表的客体和内涵是什么呢?

图片

▲(图七)青铜人像及神坛上的菱形眼形器图案

  经对比研究三星堆龙虎尊(K1:158、258)和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藏的商代嵌绿松石甲骨(见图八)以及商代蟠龙铜盘的图案(见图九),我们发现三星堆的眼形符号、眼形器图案、黑陶狗首的刻画符号、高柄豆陶器刻画符号、顶尊跪坐人像的尊顶部图案,以及二里头陶尊肩部的符号图案全部不约而同的集中出现在龙的身上。

图片

▲(图八)商代嵌绿松石甲骨

  首先,三星堆的青铜眼形器最外侧是一个菱形图案

图片

,中心是一个圆形图案○,在圆的左右两侧是等腰三角形图案△(金字塔),从而组合而成一个完整的眼形器物及其图案

图片

  这种菱形图案

图片

出现在三星堆1号青铜神树攀援而下龙的刀状羽翅上,在三星堆龙虎尊的龙身和前额以及虎的前额中间位置也有出现这个图案(见图九)。

图片

▲(图九)三星堆1号青铜神树和龙虎尊以及商朝妇好墓蟠龙铜盘上的菱形图案

  根据考古发现,这种菱形图案

图片

多见于商朝或商之前的龙形器物身体部位以及前额位置或者出现在其它造像的两眉上方前额的中间位置,已经成为一种灵性与神性的标志。其实,这种菱形图案

图片

也是一个文字:“行”字。 

  

图片

(行)字四个角的半圆都画的不正,可以说每个半圆都兼顾表达了两个方向的笔画。行字是指一个十字路口同时显示了七种选择:前进后退、上升下降、左去右趋、原地不动以待机变。上下、左右、前后,称作六合;加上中央,称作七覆。所以“行”字的本源读音同衔接的衔(读:xián),本义是多种特性兼具的意思。

  行字又称作“五行(读:xián)七覆”,意思是当我们享受某一时空资源的同时,我们也就难免会受该时空的限制。也就是说五行,本读作五行(读:xián)。当七覆里的上下和前后重合后,就是五行了。五行里的水火既指南北前后,又指天地上下。

  这个菱形图案

图片

在文字里,有时候表示行进态势,有时候表示回归态势。因为大道演化宇宙是从一个点逐渐扩散开去,直到极致范围,然后物极必反,宇宙坍塌,重新汇聚成一个元点,如此循环往复。

  如果这个菱形图案

图片

再加上一个回龙纹

图片

或雷形

图片

文或电气

图片

文,就是一个“虫”字

图片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蛇就是一条大蛇(大巳),大蛇卷曲的尾巴就是一个“回”字,大蛇前额中间位置和身体部位也刻有这个菱形图案

图片

。如果菱形图案中央有一个“点”,那么这个“点”就代表道,即大道的元点;如果菱形图案中央没有这个“点”,而是虚空的或者是一个圆,则代表大,即大道有隐性、不可见、不可知的一面。因此,三星堆青铜蛇整体上就是代表一个文字:

图片

“虫”字(见图十)。

  

图片

(虫)字从

图片

(大),从

图片

(巳),本义是回归大道元点的意思。

图片

▲(图十)三星堆青铜蛇与虫字

  令人惊奇是,波兰籍印第安音乐家亚历桑德罗·奎瑞瓦路 (Alexandro Querevalú)亲手制作的冠饰前额居然是由菱形图案

图片

和回龙纹

图片

完美组合在一起的,挂在他身前的服饰竟然也有一串菱形图案

图片

(见图十一)。他手工刺绣出来的这些图案不正是三星堆出土的青铜蛇和龙虎尊那条龙身上的文字符号吗?还有商朝嵌绿松石甲骨(见图八)以及蟠龙铜盘的图案(见图九),它们居然不谋而合,如出一辙。天下没有如此巧合的事情,如果有,就是刻意的安排。

  从文字的演化与传承角度来看,这些上古文字符号早已融入到他们的基因里。否则他不会将这些上古无字天书文字符号弄得如此完美,而且有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神韵。由此可见,亚历桑德罗的先祖是来自华夏形天一族,是掌管无字天书的仓官之一。近年来,他频繁来到中国各大城市巡回演出,其实是回归大道之旅而不知,不懂无字天书的观众更加难以知晓这个秘密了。因此,中国才是他的真正故乡,归来吧,漂泊远方的游子。 

 

图片

▲(图十一)波兰籍印第安音乐家亚历桑德罗·奎瑞瓦路 (Alexandro Querevalú)演出图片

  每次看到他的演出视频,耳边就会响起那首经典歌曲《故乡的云》。这首歌曲借用对故乡的“云”和“风”等自然景观的赞颂以及对游子思乡之情的描绘。既表达了华夏儿女骨肉相连的浓浓亲情,也表达了游子心念故乡的渴望,道出了万亿游子希望回归故土的愿望。

  戴上耳机,闭上眼睛,聆听经典音乐《最后的莫西干人》

  据悉,大道宇宙的演化,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从古到今,由今及往,无时无处不是一种聚散循环,周流不息的系统循环更新的态势,无论是生,还是死的生命态,都处在周流不息的系统循环更新之中,这就是所谓大道的“虫回态”。大道“虫回态”之中的“虫”(读:huí)是指大道始发演化的态势;“回”是指大道循环一周后,又回归元点的态势。

  其次,三星堆的这种眼形器

图片

是可以一分二,二分四的(见图六)。反之,也可以由四合二,二合一的。这种左右可分可合的眼形器实则代表了大道的阴阳与隐显之分合聚散形式,正如《易经·系辞》所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所以,我们根据这种眼形器及其图案

图片

的左右开合形式和特性,将之隶定为“眼”字。

  眼字的构造:

图片

(罒、眼)字从

图片

(隐,读:yīn),从

图片

(显,读:xiǎn),从

图片

(日,读:rì)。眼字的左半圆代表阴,是隐性的。右半圆代表阳,是显性的。再加上中间的日字,表示由实到虚。

  眼字的读音:发的是

图片

(yīn)和

图片

(xiǎn)二字的切音,读:yǎn。表示你能见到别人见不到的隐微东西。别人看不到,你能看得到的这种能力和本事,就叫做“眼”。这种具有灵性和神性的眼睛,即是“纵目”或者“第三只眼”的意思,也可以称之为“天眼”或者“太极眼”。古埃及“荷鲁斯之眼”和一美元纸币金字塔顶上的“上帝之眼”以及三角形内有一个眼睛并且在三角形外环绕着太阳光线的图案都是表达这个意思。

  眼字的本义:大道在左右方向上的一种发展演化态势,最终发展演化成左右阴阳隐显的两个不同空间。

  眼字的引申义:隐微之见。

  天有眼,地有眼,人人都有一双眼。《老君中经》记载:“东王父者,清阳之气也,万神之先。姓无为,字君解。下治东方蓬莱山。人亦有之在头顶,精气为日,在左目中,名伏羲,字偃昌。西王母者,太阴之气也。姓自然,字君思。下治昆仑之金城,九重云气五色,万丈之巅。上直北斗华盖紫房北辰之下。人亦有之在右目中,姓太阴,名玄光,字偃玉。人须得王父母两目中护之,乃能行步,视瞻聪明,别知好丑,下流诸神。如母念子,子亦念母,精明相得,万世常存。人之两乳,万神精气,阴阳之凑液,左乳下有日,右乳下有月,王父母之宅,上治目中,游戏头上,止于乳下,宿于绛宫,此阴阳之气。人欲长生神仙,务和阴阳之气。气中有神,神验有符。符次于神,神为符本。”因此,天、地、人、神之间是相通相应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些眼字符号为何写成这样的?细看它们的字形好像是不一样的?有的是抽象线描图,有的是写实的图画。要想知道这些原因,就涉及到文字的起源和演化历史。

四、文字的起源与演化历史

  具体内容在此从略,详见三星堆与昆仑文化阶段性研究报告(二)。

五、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字符号是无字天书

  毕竟三星堆是3200至5000年前的文明,与周朝之后的文明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三星堆文明,国内外有一些人是知道背后秘密的,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但是他们不能说。那么,我们需要从什么角度来解读三星堆文明呢?对于那些文字,有些秘密是不能说的。不能说,一句话就称之为:无字天书。那里面有多少种文字呢?哪一种文字不是天书呢?如果要说文字的话,就需要有个定义,例如仓颉文字,是由12种基本笔画构造出来的。那三元八会文呢?就是3种笔画。三星堆里面还有一种文字是22种基本笔画的,还有一种文字是基于28种笔画去造的文字。

  无字天书是什么意思,无字天书就是我们要在一个灵里面取出所有的信息。最初,太极高真造字与造物的原理是一样的,称为“以太”原理,是可以无限堆叠的原理。当然,后来的字是可以随意造,但绝对不是随便造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在一个文字里面取出越来越多的信息,而不是说我要在一个文字里面指出它一定是这个信息。哪怕是那只天鸡,理论上你可以从天鸡的身上取出无限的信息,就看你这个人的能力。而不是去断定它这个地方一定是这个,不是那个。这是现代人们的一种思维定势,或称二元性思维,排他性思维所造成思维的极限性。

  具体内容在此从略,详见三星堆与昆仑文化阶段性研究报告(二)。

六、三星堆的雕塑与语言文字

  三星堆的雕塑与语言文字其实如出一辙,都是从一个点演化出所有的笔画线条,也就是无字天书里面的基本笔画。按照比例,旋转角度演化出所有文字符号,然后就是它们之间是如何分形与关联在一起的。也就是说雕塑本身每一笔刻画,也都是无字天书里面的,就是说所有文字都是从那个形天甲图里面取出来的。旨在描述文字最初的造字理念和造字者以及雕塑者最本意的表意图,这种造字和雕塑理念都是先象理再符形,其文化内涵远非是简笔画那种象形文可比拟的。譬如形天甲图,就是说形天甲图里面有那个基本笔画。不管文字或者雕塑,你去看雕塑和甲骨文的嘴,基本上全部用那个“亼”字,要么就是用那个“人”字,要么就用那个“端”字。文字是一个抽象笔画,它的这个角度灵活性非常强,重视角度跟比例关系的甲骨文比较重视黄金分割,重视23度、45度和90度角,就是它带有雕塑元素。而雕塑的这些笔画、线条比例,还有它的角度,倘若深入来看就涉及到整个宇宙和自然界的分形几何原理和意识矩阵存储原理。

  三星堆的每一个雕塑就是一篇文章,利用连贯的笔画线条或画面场景或组合雕像的形式来表达重要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可以从里面提取出无限的信息。因此,三星堆的雕塑也就是语言和文字。

1、青铜人首鸟身像与“金鸟形饰”是太阳神帝俊

  三星堆青铜人首鸟身像与“金鸟形饰”不仅造型奇特,从构造形态来看几无二致。一为青铜雕塑,一为黄金镂空塑雕。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两者都存在着结构上的共同点。

  史书记载:“大禹虎鼻大口,两耳参镂,首戴钩钤 ,胸有玉斗,足文履己,故名文命。”众所周知,佛祖雕像的胸部有一个万字符:卍。由此可见,天选之人物,身上都会有特殊的印记,只是位置,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而已。当然,这些标志性的印记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

  无独有偶,青铜人首鸟身像的胸部竟然刻有一个特殊的印记:“日”字,而“金鸟形饰”的胸腹部是一个镂空的“日”字符号(见图十二)。从两者雕像整体结构的投影来看居然是一个上古文字:“帝”字(见图十三)。

  帝字的本义是:能够真正实现宇宙全息者,普知周天之事、遍储周天之物。我为帝兮天地臣,九鬿来服阴阳根。帝能尽知万物,而万物不知帝。人若要知帝,那就需要用“心音”或“心语”去知帝,也就是要打开心灵感应的开关,才能感应帝。结合上古先人采用贵重的青铜和金箔来雕刻其形象来看,足以表明两者的身份都是极高的神明——太阳神。

  那么,问题来了,太阳神化身为人时是哪一个上古之帝呢?答案就在人首鸟身雕像两侧的“翅膀”上,其投影也是一个上古文字:“夋”字。“帝夋”有时也写作“帝俊”,即是《山海经》记载的帝俊。因此,帝俊也就是太阳神的化身。

图片

▲(图十二)三星堆青铜人首鸟身像与“金鸟形饰”胸腹部的“日”字符号

图片

▲(图十三)三星堆青铜人首鸟身像与“金鸟形饰”

  2、三星堆青铜大立人是大暤伏羲氏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立人像(K2②:149、150)居然是大暤伏羲氏,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大立人像头戴高冠,冠顶龙首戴胜,龙首前额中央阳镌一个“日”字。高冠底部为圆筒形,镌有双层“回形纹”细腻圆润,其实也是阳镌的“日”字。据说,大立人像冠顶内部盘踞着一条龙,有待确证。

  其次,大立人像身穿内外三件套的华美礼服,为窄袖及半臂式右衽套装的长袍。衣服前后各竖排一列菱形的“眼”字纹和“回”字纹,这两个字符的组合也是一个“虫”字,虫字的本义是回归大道元点的意思。衣服后端呈燕尾状,长袍前后以及下摆两侧有成组的龙和蟠龙首纹图案,被专家誉为“中国最早的龙袍”。

图片

  ▲央视频12K微距拍摄的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

  再次,大立人像脚戴足镯,赤足站立于龙首座上。底座台基为方形,四面刻有“寿”“长”两字,两字中间阳镌有与高冠一样的“日”字图文。底座上的龙首形状与高冠上龙首相同,只不过是一大一小而已。

  从次,大立人像双手一高一低,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握成中空的圆形,环抱在胸前。由于手中所握的器物出土时已经丢失不见,因此有不少专家们推测大立人有可能曾手握“权杖”“象牙”“玉琮”等等,众说纷纭,不一而足。甚至有专家认为大立人双手没有握任何东西,而是特定动作姿势。我们认为大立人双手握龙形器,因为大立人头戴龙首高冠,脚踏龙首方座,身着龙袍,全身皆与龙之象相应。

  最后,大立人像高180厘米,底座高80.8厘米,通高260.8厘米,重约180公斤。由于其体型巨大且造型独特,被誉为“世界铜像之王”。

  另外,大立人像为正面立人的形象,这就是一个“大”字。懂得大道之理的人,俗称“大人”。大人能见凡人所不能见,能见大道的循环演变规律,能够以阴阳对立统一辩证法来思考和认识世界的人。

  除此之外,大立人像头戴龙首高冠为圆筒状,圆代表天。底座为龙首方形高台,方代表地。大立人像形象天地之间顶天立地的一个大人,这是一个“

图片

”(王)字。王字符形为一个洞彻了天地自然之理,在天地间循道而趋、替天行道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大立人像头戴的龙首冠是以“日”字为核心,脚踏龙首方形高台四周核心也阳镌“日”字。因此,整个大立人塑像也就是描绘一个在天地间以日为核心循道而趋的大人和王者,这是一个“暤”字,也是一个“昊”字。古者大暤伏羲氏以德之明得偁,俗作大昊。(元)胡一桂《史纂通要》卷一《伏羲》记载:“帝太昊伏羲氏,成纪人也。……其王天下也,河出图,洛出书,则而画之,始作八卦……又因龙图之瑞,以龙纪官,故为龙师而龙名。”

图片

▲(图十四)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

3、三星堆龙虎尊“虎噬人”雕塑是虞舜的图腾

  三星堆龙虎尊(K1:158、258)上雕塑的“虎噬人”图案并不是指虎食人,古人设计图案中的“虎”是有专属所指的,虎专指西王母。如果雕塑图案中的人物头戴虎冠或坐虎座,就是专指西王母。《山海经》详细描述了西王母的形象、特长、职责及其居所:“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墟北。”“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燃。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西王母的尊容常见于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铜镜、摇钱树及漆器中(见图十五),记载西王母信仰的各类文物构成了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她经常高坐于龙虎座上,左右有九尾狐、蟾蜍、金乌、捣药玉兔等祥瑞之物环绕,掌控不死之药。

图片

  ▲(图十五)东王公与西王母汉画像石和画像砖  

  “虎噬人”图案上面是虎,虎口下面是一个大人(或人首),画面场景内涵是指虎孕育了一个大人,这是一个雕塑文字:

图片

“虞”字。

  “虎噬人”图案也出现在安徽阜南出土的商代龙虎尊和商代妇好墓出土的铜钺上(见图十六),这种“虎噬人”图案其实也被专用为虞舜的图腾。

图片

  ▲(图十六)三星堆龙虎尊与商代铜钺的“虎噬人”图案  

  如果人物头戴龙冠,通常就是专指东王公或伏羲。“伏羲”又称“包羲”,为什么呢?

图片

(伏)字,从

图片

(勹,读fú或bāo)从

图片

(犬)。现代看到伏字的“亻”是“勹”字的讹写,

图片

(勹)字是上下两个

图片

(雷)进行输出和交换能量,与

图片

(丩)字是正反镜像的两个字。

图片

(犬)字,从

图片

(反)从

图片

(人)或

图片

(匕),是表示反转的男人或女人,内涵是有异于常人功能的本领。因此,伏字又有了孕育超能力的意思。故而伏羲又称包羲,就成了孕育人类的始祖神和人文的始祖。

  综上所述,人物头上的龙或虎形图案体现的文化内涵是东王公(或伏羲)或西王母信仰,是表示呵护、孕育的意思。

  同理,对于各个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鸟吃鱼”或“鸟吃蛇”等刻画图案(见图十七),如果把它们理解为“吃”,就太过肤浅了。古人通常用鸟代表阳仪,用鱼或蛇代表阴仪,“鸟吃鱼”整个画面场景就是太极图的一种描述方式,内涵是阴阳交媾之处和孕育的意思。

图片

(鸟)是太阳里面的三足乌,强调的是三,三为小阳。

图片

(鱼)与

图片

(易)是同源字,是一变二,二变四,强调的是四,四为少阴。此外,如果将三星堆金杖上刻画的“箭矢”图案简单理解成“箭”或“矢”,就太过浅薄了。古人在金杖上刻画的“矢”等同于“知”“式”或“制”字,“知”字表示知阴阳、通彻阴阳的意思;“式”字表示沟通阴阳、把控阴阳的意思,为天下式;“制”字表示执掌阴阳、控制阴阳的意思,大制无割。

图片

▲(图十七)三星堆金杖、鹳鱼石斧图和荷鲁斯之眼

4、三星堆铜兽首冠人像是殷商始祖禼

  具体内容在此从略,详见三星堆与昆仑文化阶段性研究报告(二)。

5、三星堆1号青铜神树蕴藏的文字和神话传说①日中有三足乌

  ②木曰曲直

  ③万物同根同源

  具体内容在此从略,详见三星堆与昆仑文化阶段性研究报告(二)。

6、三星堆出土的天鸡蕴藏天机

  世界之初,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是千古之谜,也是生命与宇宙的起源问题。目前科学界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不同的学者和科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释,莫衷一是。自从三星堆出土了一只五颜六色,似凤非凤,似鸡非鸡的神物——天鸡(见图二十),这个世界性的谜题才有了最终的答案。天鸡者,天机也,大道始发之机。乃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具体内容在此从略,详见三星堆与昆仑文化阶段性研究报告(三)。

7、三星堆“祭山图玉璋”刻画的图案场景是禅让仪式

  祭山图玉璋刻画的文字和图案场景是上古时期的禅让仪式:授受于天,既寿尤长。

  具体内容在此从略,详见三星堆与昆仑文化阶段性研究报告(三)。

8、青铜大神兽与“笑脸符号”蕴藏的文字信息

  阴刻阳镌在三星堆青铜小立人臂膀、腹和青铜大神兽腰腹部的这个文字符号,看起来像“中”字,也有人说有点像笑脸符号(见图二十一)。其实青铜小立人臂膀、腹和青铜大神兽腰腹部这个文字符号是由左右两个“吉”字的外面再加一个圆圈◯组合而成的,即:

图片

字……

  具体内容在此从略,详见三星堆与昆仑文化阶段性研究报告(三)。

9、青铜神坛蕴藏的历史文化信息

  具体内容在此从略,详见三星堆与昆仑文化阶段性研究报告(三)。

七、何以昆仑

  什么地方才具有将天地阴阳的能量往中间和合在一起生化万物的条件呢?那个地方就是天地之中,也即典籍记载的“昆仑虚”和“昆仑丘”。

  具体内容在此从略,详见三星堆与昆仑文化阶段性研究报告(三)。

  余论和结语

  由于本文的篇幅较长,现在分为三篇文章进行发布。

  我们只是从文字的角度对三星堆文明进行解读,也只能够解读出三星堆文明的冰山一角而已。只不过是为大家打开三星堆文明的一扇窗,只要给大家有一点启发就可以了。你说有没有绝对真理呢?绝对真理不是人能够理解的。每个人的知识背景是不一样的,对三星堆文明的理解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建议,研究三星堆文明不要以一个视角去概括全部,否则会丢失很多更加宝贵的东西。因为三星堆文明集合了几千年前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文化,其文化内涵和外延不是简单从某一个领域或某个角度就能概括得了的,不是那么回事的。所以说,对于三星堆文明的解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我的网站